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被觀看的愉悅、身體距離與文化差異


在2008年的新年早餐,我跟朋友討論到前晚New Year Eve 去clubing的體驗,她問我「昨晚有許多男性一直圍著我們,你有什麼感受?」,我回答:「像昨晚這些男性圍著我們,眼神一直極力想跟我們有目光接觸,我通常保持沈浸在自high的情境裡,而他們無法跟我有眼神接觸,過一會兒,就會無趣離開,尋找下一個對象。」



我又繼續說著:「這就是為什麼我比較喜歡去男同志舞廳,這樣可以避免掉這樣的麻煩,然後隨著舞曲自High得很開心;因為在異性戀的舞廳,常常在自high時,突然有人從背後摟著你的腰來個兩人舞蹈,或是突然一隻手抓住你的手,想要跟你一起共舞;剛開始我被這突如其來的身體接觸嚇到,有點手足無措,後來一位朋友告訴我,只要肯定say No,就可以解除這尷尬的情境,這是透過我在英國及法國舞廳所遇的狀況所習得的,不過這個狀況在台灣似乎用不上,因為大多男性還是較害羞,只會一直看著你,得具足勇氣,才敢有所行動。」



朋友接著跟我分享,她在英國的文化觀察,她說「西方女生很enjoy被看的愉悅,這應是婦權進展的一大步,因為這是對於自身身體形象自信的結果;而身體接觸是西方社交的一種方式,他們從小就開始在學習。縱使你看兩個人已經舌吻打得火熱,其實只是在當下彼此感覺順使的行為,調情只是種社交行為....」



我認同女性能在公共空間自在地運用身體展現吸引力,應該視為一種公共空間的自我身體操控權從父權手中的重回的表現;同時能自在地表達並享受自己的慾望,也是女性情慾自主的方式。但對於關於西方女性enjoy被觀看是婦權進展的一大步,我仍是有疑問的;因為女性如果仍是被男性觀看下的客體而非主動觀看的主體,女性的自信還是來自於「被男性觀看」在量上的累積;而女性為了獲得更多的男性觀看所贏得的「光彩」,女性的外表、態度及行為的展現,便只能持續附喝在男性所設定下的女性價值標準。我認為或許女性透過追求男性設定的女性美,可以贏得較多男性的追求;在求愛的過程中,女性看似握有較多的權力籌碼,但最終還是在男性所訂定的女性美框架內游走,看似自在,握有權力,其實仍在這有限框架中。



英國女性無論環肥燕瘦都能很自在地穿得低得不能再低的低胸或是背後全露的衣服,走在街上,有時在想,是無論任何體型的女性都能接受自己的身型所以能自然展現?不過看到BBC仍繼續製作節目展現女性身體在塑身、整型與保養品使用後的神奇效果,我想英國女性對於自身任何身體皆有自信的想法,可予以排除。那在街上的英國女性能較於台灣女性裸露程度相對自在地展現身體曲線,又有什麼背後的意涵呢?而這樣身體自然裸露在量上增加時,是否能降低男性對於女性身體的偷窺欲望?還是為了引起「男性觀看的慾望」才能獲得男性追求?抑或是這樣的裸露正是流行服飾與父權聯手進行的陰謀?因為服飾設計讓女人裸露的重點還是不離胸部及背部,透過這樣的裸露反而變成了女性胸部/背部競技場,而女性也在這樣的服裝設計下被告知「何謂性感的所在,並且應朝往這方向去,才能獲得男性的青睞」。 當然我尚未深入作這樣的研究,僅就我的觀察產生疑問及試圖的解答。



這樣的社交方式的確也存在著文化差異,至少在英國及我所生長的台灣文化,女性對於身體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在我們文化薰陶下,身體距離相較西方女性是大得多,不太習慣跟人有太多的接觸,更何況是陌生人,也更別提及在pub or club這樣的場所,身體接觸所產生的諸多跟「性」有關的聯想了;更何況好女孩是不會出入這樣「聲色場所」(這也是在英國的pub or club很少看到東亞臉孔的原因之一吧!其實英國人出入pub就像我們去茶坊/泡沫紅茶店一樣正常,而club文化正是他們解放自己/社交的場合,就像我在「即興舞蹈多快活」一文中提及這樣空間是符合人性也應該有必要存在)。即使在親人或是好友之間,身體接觸也很少發生,好像身體接觸只能在愛人之間才能合理存在。

記得我跟朋友們提及我17歲就開始混pub,他們開始對我的純樸外表「另眼相看」,好像跟他們想像中的「壞女孩才去舞廳」的想法違背;但就連我這個在台灣被稱之為「聲色場所常客」,對於身體距離,相較在英國的女性,還是保守許多。


另一位朋友提及土耳其人的肢體接觸是一種親密行為,這行為不止在情人之間,更是在親人及好友表示「愛意」的方式;她分享有一次她男友跟一位許久未見的好友相處的情形,兩個180公分的壯碩的男性在談話時,不時握著手又摟摟抱抱...我心想,如果是華人朋友們看見這情景,大概會覺得他們兩人是同志吧!但這樣的身體接觸是最直接表達友善/愛意的方式,而我們的文化使我們的身體禁忌也壓抑了彼此間情感的表達。

英國女性是否真的喜歡被觀看?或是他們是透過相互觀看作為初級社交,接下來的挑情作為進階社交方式?或是如我在本文前段的質疑,或許以上皆非,畢竟要理解一個文化堪稱容易?目前尚不敢有所定論;但至少在每個文化中,身體距離的文化意義皆不同,若透過自身文化便輕易下評斷直指何種文化的優劣,恐怕只能稱為自身過於主觀的想像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