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2011台北藝穗節又一章~分享藝文活動執行及策畫秘笈

2011年藝穗節,除了讓「藝術也可以很常民,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最原初的創意和熱情盡興的表現出來」外;也嘗試將藝文活動籌畫去神秘化,分享如何推動/舉辦藝文活動;真正呼應藝穗節的精神。
以下是所舉辦的相關講座:
「行銷講座」為你整理好了秘笈!!還不快來看!!
http://tw.streetvoice.com/writing/Taipeifringe/article/1319675/
抓住眼光的視覺設計
http://tw.streetvoice.com/writing/Taipeifringe/article/1319693/

新聞稿要點掃描
http://tw.streetvoice.com/writing/Taipeifringe/article/1320846/

策展人要什麼?Curator’s Craves
http://tw.streetvoice.com/writing/Taipeifringe/article/1320983/

2011高雄青春影展「非劇情片」評審心得



這次的非劇情片競賽影片共有18部,主要包括:紀錄片、新聞報導片與新聞深度報導、以及實驗片等類型。紀錄片類型為此次的大宗。在題材上,許多影片著重以微觀角度,展現對於現今公共議題的高度敏感度。像是《時光》將老年失智的照護,從私領域擴大成公領域議題;《不干草莓的事》作為「後」野草莓學運參與學生的省思錄;《狗爸》透過愛狗人士的自力救濟,以突顯現今流浪狗制度的缺失;而《重生》則是藝術輔導志工陪伴八八災區兒童與災區國小重生的溫情紀錄。還有《我的媽媽是女巫》為民族誌影像小品,主要藉以女巫師的女兒視角,探究卑南知本部落年青世代對於女巫迷思到理解支持的心境轉換。



此外也有將影像作為與自我反思,並期待與社會對話的影片。例如《大怪獸台灣上陸》及《河壩那人》是年輕世代重新與自己過去/現在/未來的對話。前者探索著為何自己小時是「優秀學生」到孤僻的「怪獸迷」的可能原因,同時也欲找尋並揭露怪獸迷的心理與文化層次。後者則是勇於背離世俗期待,重新尋找及定義自己的內在對話,最後在歌曲創作中找到生命出口。而《中年搖滾》是中年世代欲實現年輕時未竟的願望,集體展現搖滾夢想的寫照;《85》則是胖女孩對於肥胖與減重的自我與社會對話。還有展現正面生命奮鬥過程的《海洋之聲》,像是《翻滾吧!男孩》的青春版,只是場景轉移到高中男生合唱團,著墨於參與學生在升學課業與團練之間,與競賽得名與失分之間的人性寫照。



在技巧表現上,除了運用真實影像說故事的慣常方式外,也融合動畫、電玩等形式,風格表現更活潑生動。並且也試圖運用年青世代語彙與節奏,形塑強烈的影像風格。像是《不干草莓的事》借用電玩超級瑪莉類比野草莓學運的過程,隱喻該學運中參與者如同超級瑪莉般奮力地往前,卻不知終點在那的窘境;同時作者以青澀不輪轉的台語說書人口吻,像是對於學運的過程與不同思辨路線的揶揄反思。或是《大怪獸台灣上陸》,導演運用兒時演講練習的家庭錄像作為影片的開頭與結尾,呈現作者欲透過此片所進行的演說企圖,並在影片中出現課本、作文本佈滿怪獸身影,交織著同是怪獸迷的眾獸繪畫與收藏,形塑出寫實生活與非寫實想望間的巨大張力。



新聞報導部份,《馬背上的孩子》,以新聞深度報導形式,呈現突顯馬術治療對於「慢飛天使」們的身心發展協助。藉由基金會舉辦該活動作為報導出發點,以個案作深度報導主體,談及馬術治療的成效以及照顧者母親的身心擔負。《校園萬花筒》,透過主持人的中性穩重姿態,擔任每則新聞的引導者,帶出一系列關於教育或校園相關的新聞。在新聞製作上,無論是話題性、新聞性、以及報導的完整性頗具職業水平,可謂為典型的新聞報導節目類型。



《絕緣體》以實驗片之姿,藉由在純白無潔實驗室,如同造物者般的實驗者對於人際試驗的結果,隱喻人際關係雖常有摩擦與衝突,導致人想要離群索居,終究還是得回歸群體生活。



整體而言,有些題材的深度挖掘不足,主題呈現有失焦的狀況;而在敘事結構採平順居多,少有創新。不過此次紀錄片技巧表現與形式媒材運用多元,並且實驗片的視覺營造與想像的努力,也看到新的影視美學的可能性。此次青春影展非劇情類作品,是新世代透過鏡頭去關注世界的各角落與社會對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