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行未開始前約兩小時,我就到了遊行前端的新聞人員服務點報到,在領了張記者牌後,喝了嗎啡振奮精神,準備迎接一天的奔波體力大考驗。
在遊行未開始,記錄這些準備遊行者也是件有趣的事,忙著補妝,接受記者採訪,或是發呆閒逛。等到遊行一開始,個個像是爭奇鬥艷的花朵,相互較勁,希望能獲得觀眾及媒體最大的目光。
在跟著遊行隊伍後,跟2007年Brighton的同志遊行及台灣的遊行相比似乎差異不多,尤其是出場序,大概依照名人帶領遊行隊伍,彩虹旗,花車,然後是各個職業代表及團體代表。只是在倫敦這個英國首都,每個出場類別及參與人數多了一些,最後結束在市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點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Brighton則是結束在景色宜人的Preston Park;台灣當然也是行經台北市中心, 不過倒是少了職業代表,這還得繼續努力讓同志權益在各行名業繼續發聲。
結束約莫兩小時的遊行,接下來四個在倫敦市中心廣場成為慶祝同志的歡樂點,有兩個廣場為長達六小時的演唱會,一個是在soho 區封街成為露天「街舞」狂歡場地,另一個是女同志樂團組成的演唱會。在演唱會歌手接力之間,許多同志權益資深者上台喊話也有許多支持同志權益名人上台加持。還有晚上的clubing整夜狂歡是少不了的。
有人認為同志遊行已日趨歡愉化,似乎喪失了原本的社會運動意涵。但同志遊行展示的是:從過去社會對於同志的羞恥(shame),同志將之轉為驕傲(pride),在遊行這天,拋掉過去悲情社會黑暗角落的意象,呈現鮮明多彩歡樂的氣氛,以集體現身告訴社會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同時佔領公共空間來宣誓他們也擁有在公共現身的權力。對我而言,集體出現就是一種力量,就是一個不能抹殺的聲音,也是一個真實的存在,事實上用歡笑力量來展示同志的驕傲正是現今社運的策略之一。這樣的策略不只在歐美,已經在全球各地仿效,用這樣的方式,全球正串連同志的聲音與力量。
更多的2009 倫敦同志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