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月中開始,Brighton市區的Clock Tower每天中午及下午各兩場的祈禱(Vigil),在鐘塔上張貼著用A4紙張印出目前在加薩已有多少人受傷及喪生,白紙黑字印著日漸增加的數字,為這個聖誕節後的shopping季節添上了些許嚴肅及哀傷的氣氛。
在台灣,我想很少有機會涉略到中東的歷史,除了媒體不斷報導戰亂外,其實在我們的教科書上很少提及這個地區的現代史,對我而言,對這個地區有些許了解來自有一年紀錄片雙年展作了中東主題,那時看了許多該地區的影片,老實說還是相當模糊,只知道基督及伊斯蘭教兩者一神論的宗教爭論,引發這個地區產生世代仇恨,加上後來以色列建國,又有西方強國加持,造成常常以國家界限擴張/維護並且挾帶著宗教之名為由,引發流血戰。記得在一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因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國土的重新變更,世代居住在這個區域的巴國人,後來因為這個土地變更給以國的決定,迫使這些人得遠離熟悉的家鄉,多年後他們重新回到過往的家鄉,其記憶仍歷歷在目,只是這次以外國人身份回去探望「家鄉」;我想這樣的國族認同擴大到影響個人的區域認同經驗,應該不斷在國土紛爭的區域中上演著。之後又因為薩依德的書《鄉關何處:薩依德回憶錄》'Out of Place: A Memoir',又喚起對於這個地區的認識。
而這次的加薩在峰火數十天,傷亡人數千人的不幸事件,在Brighton 引發一連串扼止以色列繼續以武力入侵加薩惡行的行動,包括抵制購買在英國各大超市的以色列食物,兩週前的一次遊行活動,以及利用網路影像與加薩連線公共對談;同時在 Sussex校園從這個學期開學至今兩週,也陸續舉辦許多的座談、捐款活動,還有許多網路串連行動,而且在進入學校正中央的人文學院也掛著巴勒斯坦的國旗。加上每日BBC新聞邀請的評論人,大多評擊此次以色列攻擊加薩有許多不人道做法還有似乎趁此次戰爭繼續擴張國土的動機(不過後來也引發許多人的不滿,認為BBC應該秉持中立原則)。而同樣的事件,在台灣的中文新聞所報導的面向,卻是說哈馬斯不願停戰,而加薩的死傷像是巴勒斯坦人自找的。
對於這個地區還是不甚全盤了解的我,若這段期間身處在英國及台灣兩地,透過媒體報導,應該會對於此事件有不同的見解,而對於巴勒斯坦及以色列也有不同的刻板印象。而大多數的我們都是透過媒體來認識世界,並累積媒體提供的知識來建構世界。
若我們不懂得各家媒體背後的意識形態,了解我們所接收的訊息從何而來?恐怕媒體的力量與偏頗繼續左右著我們的想法。不過話又說回來,又有多少人有意願且有時間願意去針對新聞事件作更深入的了解呢?除非是研究者或是所學相關者,不然我想應該很少人有這閒功夫吧!
對我而言,公民的媒體識讀仍需持續教育,且公民對於媒體的監督也相形重要。這或許是相當烏托邦的想法,但如果有愈多人有其共識,相信離這烏托邦世界也相距不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