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滋,AIDS,到現在相信還是有人「聞聲色變」,最初人們認為是上帝對於「男同志如此違背人類延續下一代本能,只求性愛歡愉的懲罰」,後來發現原來異性者也與此病發生關聯,因此開始直指「亂交」的不當,而全球至今至少四千萬的愛滋患者,就這樣被人們帶著對於疾病的無知,而直接污名化愛滋患者。
但事實上,卻有許多人是因為輸血感染,與「性」一點關係都沒有!! 「性」與愛滋的聯繫,卻仍深藏在多數人們心中;所以當發現朋友患了愛滋,旁人往往開始揣測他的性關係是否混亂,並代表「沒有遵守人類被稱之為 “無限崇高”性愛道德」,意謂著沒有遵守單一性伴侶的普世承諾;一個人有著多重性伴侶,而不認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體制,人們常直指他們是「墮落的一群」。
我想,追求快樂、歡愉不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詞?沒有人不希望一生快快樂樂?只是大多數的人多是努力嘗試追求「世間所謂的快樂指標」,好像除了這個快樂指標以外的快樂都不算是快樂了,而「性的歡愉」卻常被排除在外,如此的化約與篩選的快樂指標,實在限制了人類對於快樂的想像與實踐,也無形中減低了人們發揮創意生活,從生活中找尋個別化差異化的快樂價值。再者,若違背現今社會對於快樂規範與價值,而又與污名化的「性歡愉」連結時,更是罪加一等,愛滋,AIDS似乎成了這個罪惡不赦的名詞,而人們繼續用著這個快樂+道德指標,對待彼此,看世界。
在這年年的世界愛滋日,每天全球以14,000新的HIV感染個案繼續成長著,而且有95%AIDS個案發生在貧窮國家,這個節目的設立,並非是要繼續扼止「性歡愉」,而是如何改變全球化所帶來醫療資源不均,以及喚起全球人們對於愛滋的覺醒,同時能夠去除愛滋病污名,並能真正看待「疾病」的治癒,而非諸多的連結想像。